首页

优美调教视频

时间:2025-05-22 15:53:38 作者:博物馆,边界在延展(大数据观察) 浏览量:53829

  中新网昆明8月21日电(记者 韩帅南)21日,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、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出品的系列美食纪录片《食在云南》正式上线。该纪录片以滇越铁路为主线,通过展示沿线各地特色美食与饮食文化,面向全球推介云南的自然风物和人文风情。

图为系列美食纪录片《食在云南》在第7届中国-南亚博览会上展播。黄兴鸿摄

  《食在云南》系列纪录片共20集,采用微纪录片的形式,每集时长3至5分钟。该片以滇越铁路为线索,每集挖掘沿线一座城市或一个站点的历史文化背景,并以此为契机,展示当地特有的食材、独特的加工方式和食用方式,以此诠释“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”,进一步提升云南自然物产、人文美食的传播和推广,进而为云南省文化旅游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做出贡献。

图为《食在云南》拍摄的越式滴滤咖啡。纪录片截图

  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宣传推广处处长和爱红介绍,云南美食,是“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”不可或缺的部分。独特的地理位置、多样的气候环境、丰富的土壤资源、多彩的民族文化,造就了云南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特性。纪录片之所以选择滇越铁路作为主线,是因为滇越铁路百年历史沉淀自带多元共融的文化特质,包括美食文化在内的多国文化在这条铁路上碰撞与交融。同时,滇越铁路串连起的滇东南小众宝藏地,蕴藏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,值得去发掘一批特色文旅产品。

图为《食在云南》拍摄的花米饭。 纪录片截图

  《食在云南》导演刘绍伟称,时长短、立意新、高沉浸,轻量却耐人寻味,是《食在云南》的鲜明特征。

  区别于传统美食纪录片的时长,为适应当下移动时代受众“碎片化”时间及空间下的内容消费需求,每集《食在云南》将时长浓缩在3至5分钟,一地一美食。同时,选用“滇越铁路”这一大的文旅IP,将云南的历史、地理、人文、民族、美食熔于一炉,展现了云南全新的另一面。

图为《食在云南》讲述宜良烤鸭的制作。 纪录片截图

  刘绍伟称,该纪录片虽然每集时长短,但前期拍摄的素材量极大,以期能够展现各地风土和饮食最为引人入胜的一面,尤其在美食的呈现上,丰富的视听语言将更加立体地还原“食在云南”的精髓。此外,在解说词的写作上,该片摒弃了传统严肃的解说风格,结合当下时兴的网络语言,使得纪录片整体更加轻松活泼,亦庄亦谐,其中一些出其不意的“梗”往往耐人寻味。

  “我们将通过《食在云南》开启一段别样的‘铁路美食之旅’,请观众朋友们拭目以待。”刘绍伟说。(完)

【编辑:付子豪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三中全会定调房地产

“虽然风电等运行成本已经降低,但是整体成本还是不够低。”在周小川看来,经济角度的相对价格很重要,他提醒业内要看到最终提供给市场和用户的,是煤电更贵、还是新能源更贵,以此引导需求方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,而其中的关键是要真实、有效地反映二氧化碳的排放。(完)

安徽深入推进“惠民菜篮子” 助力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

这种产业帮扶新模式,让更多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,为当地群众拓宽增收致富渠道。这种集大成的肇庆裹蒸粽,首批向市场推出50万只。

监事长拟任总经理!万亿级保险集团最新人事动向

赵东元剖析了新型碳材料的功能优势,还介绍了在应用上超越了碳材料范畴的功能介孔材料,认可其在新能源领域中的巨大潜力。例如,功能介孔材料可开发为高效隔热材料,实现对热能的有效保护,并在动力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中发挥作用。

菲律宾对中国黄岩岛主权声索,一场从无到有的闹剧

据悉,太马今年还将首次举办体育消费节,以“太马”为核心,围绕山西特色,以市集形式在户外开展活动,将体育、文化、美食融合,并配合音乐演出、互动游戏,让跑友们的太原之行有盼头、有看头、有玩头。

西安街头响起非遗鼓乐 引人驻足欣赏

论坛场馆边,花朵风机、光伏地砖等引发与会者的好奇。随着博鳌近零碳示范区启动运行,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所有场馆实现绿电自给自足,绿电供应超过43万千瓦时,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25吨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